“初一初二雨,遍地卖儿女;初三初四不上场;初五初六泥里拖;初七初八麦疸黄;初九初十吃饽饽。”
这首在莱州民间流传已久的“麦十歌”,宛如一页田野古卷,不仅记录着老一辈农人的辛劳与智慧,也映射着莱州丰厚的农耕文化底蕴。
无人机喷洒农药
“麦十歌”源于莱州农村,是当地农民世世代代总结出来的经验谚语。内容主要围绕农历四月初至初十这十天的气候变化,特别是雨水,对小麦收成的影响展开。唱古谣,记农事,“麦十歌”成了莱州儿女耳熟能详的童年记忆,更是代代相传的农耕宝典。
小麦进入灌浆期
歌诀开头的“初一初二雨,遍地卖儿女”, 意思是说四月初一初二这两天如果老天下雨,那就意味着今年的小麦收成有限,本来就饥寒交迫的穷苦人,收不到粮食,往往会迫使人们做出无奈的选择。四月初三、初四,恰逢小麦扬花授粉关键时期;若天公不作美,花粉被雨冲刷,便影响了麦子的丰收。“初五初六泥里拖”描绘麦收时节的辛苦情景:雨天拔麦,满手泥水,劳动之艰苦可见一斑。“初七初八麦疸黄”则警示,阴雨连绵影响作物健康,易导致麦疸病发生。唯有“初九初十吃饽饽”一句,当雨点落在合适的时节,大家才能安心庆祝,畅享丰收的香甜。
成熟了等待收割的小麦
古人云:“靠天吃饭。”在那生产方式落后、抗灾能力脆弱的年代,每一场雨、每一缕风都牵动着农民的心。麦十歌不仅仅是一首民谣,更是莱州农民古朴生活的真实写照,是他们应对自然、顺应时令的智慧结晶。
时代变迁,莱州农业早已迈入现代化,机械化作业、灌溉系统、防虫治病的技术不断提升。即便如此,“麦十歌”依旧在村庄间口口相传,成为莱州人心头一抹挥之不去的温柔乡愁。它召唤着我们不忘初心,珍视那一份与自然相依为伴的本真情感。
机收小麦,快捷方便
从田间小路到村头老屋,从麦浪翻滚到饽饽飘香,莱州“麦十歌”是一支属于泥土的歌谣,是一部不可磨灭的乡土记忆。它见证着时代变迁,也见证着莱州人民由耕作走向幸福生活的坚定步伐。
——《莱韵风华网·快乐生活·乡土乡音》栏目组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