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关键字:
您当前位置:古邑风情 >礼仪民俗 >浏览文章
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——腊八节
发布时间:2022年01月10日 |文章来源:通和物业


农历腊月初八美丽的传说很多,是西方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,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——腊八节。过去我们这个地区有关腊八节的民谣俗语很有趣,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。

腊八节是进入腊月后的第一个节日,同时也拉开了过年的序幕。由于孩子们盼望过年心切,于是便有了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的民谣。

腊八节的传统民俗是喝腊八粥,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,到了清朝,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。老百姓为图吉利,祈祷粮食来年丰收,腊八粥要求早喝,不能过午,于是流行“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”的俗语,所以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,就开始做腊八粥,先备好原料,再用微火炖,到第二天清晨,腊八粥正好赶口。腊八粥熬好之后一般是先敬神祭祖,然后再食用。冬天方便保存,腊八粥一般家家都会多做一些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。以前做腊八粥的食材很多,有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大黄米、高粱米和玉米碴子等,还有黄豆、红豆、绿豆、黑豆、豇豆等,再是红枣、花生、莲子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等干果,如同一付滋补身体、祛病防疫和延年益寿的大中药,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习俗,与现代保健专家提倡的每天人体需摄入30种以上的营养理论相吻合。

按照习俗腊八这天还要泡制腊八醋,一般都是孩子们干这活,大人嘱咐孩子带着空酒瓶去供销社打醋。过去的醋没有添加剂,时间长容易长白膜,一般家家都会勤打少买,“打二分钱的醋(怵)”的俗语便由此而来。打回醋来将大蒜扒皮放入瓶中封盖浸泡。大年三十和春节期间,随着饺子下锅,每人的碗里倒一些腊八醋,再夹几瓣腊八蒜,和着饺子吃,味道很美。

农村还有“腊八不吃娘家米,祖祖辈辈还不起”的俗语,据说腊八这天回娘家吃饭对婆婆家不吉利,初八、十八、二十八都不能回娘家,否则婆婆家会祖祖辈辈受穷。现在社会进步了,人们不再讲究这些迷信东西,有事照常回娘家,况且父母也盼望能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。

“腊七腊八,冻掉下巴”也是腊八俗语,腊八节正值小寒、大寒之间,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季节。不过,“春打六九头”,腊八一过,离春天也就不远了。

过了腊八后的学生,一年紧张的学业已结束,师生压力想对都会减轻,准备放年假了,因而又有“过了腊八,先生拉撒”之说。在孩子们的憧憬和期盼中,年,慢慢地来了……

“腊”的含义有三,一曰:腊,同接,有新旧交替之意。二曰:腊,同猎,指田猎获取野兽。三曰:腊,逐疫,即有驱逐病毒之意。

到了腊八,由于是年岁之终,有些农闲的人们端着土枪漫步在田野打猎,最常见的猎物是野兔和山鸡等,然后拿到市集上换钱购置年货。

记得我们西由镇恰逢腊八是集日,由于年快来了,为了准备年货,集市上人山人海,有“腊月集儿、满上人儿”之说。卖春联、年画、楹、财神爷、菩萨、灶神、张仙、“墙围子”(民间艺人画的贴在火炕周围的画或剪纸)、祭祀器皿、鞭炮等春节用品也多了起来。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,时代的科技进步,西由大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几种“市”没有了,如卖柴禾烧草的“草市”(西由十字口南,玉带河两岸)、卖高粱秸皮编织的“盖垫市”(当锅盖用,在周王庙以西)、卖猪的“猪市”(龙泉村与东北村交界处,那座石桥至今仍叫“猪市大桥”)、卖蒲草编织的鞋子“噶哒市”(西由十字口以西大街两旁)、卖鞭炮的“爆正市”(粉房过登北面龙泉河西岸)等等。由于我们家离“爆正市”近,经常目赌“炸市”,原因是卖爆正的摊主为了展示自己家做的鞭炮响,不时点燃鞭炮吸引顾客,因而容易留下祸根,只要有一个摊位不小心落上鞭炮燃烧的碎屑,一家引爆会累及整个“爆正市”,很奇怪的是谁家也躲避不开,那种鞭炮齐鸣、惊天动地的“炸市”现象,至今历历在目。

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,“腊八”这个传统文化苑中美丽动听的音符,会在莱州古邑这块大地上继续奏响,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。

龙泉居士2021年腊八节








【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务请告知删除:13583595082微信同号,特此声明】



关注莱州通和物业微信

版权所有 ?2016莱州市通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鲁ICP备17045415号-1 Powered by 198life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