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传承

欢迎您阅读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

莱州草编作为山东省莱州市的传统美术,是中华民族悠久工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。2008年,莱州草编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(遗产编号:Ⅶ-54),成为莱州人民世代相传、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。

历史渊源,源远流长

据《莱州市志》记载,早在1500多年前,沙河一带的农民受到发辫的启迪,巧妙地用三根光亮洁白的麦秆草编织成独具特色的人字形草辫。这种草辫因广泛用于制作草帽而俗称“草帽辫”。自明代起,莱州草辫技艺便广泛传播于中国各地。鸦片战争以后,草编工艺品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,出口欧美,深受外商青睐,成为“国货之光”。

工艺精湛,代代传承

莱州草编制作工艺极为讲究,大致分为四大步骤:  

1、选择原材料加工——精选上等麦秆草,经过浸泡、漂洗、晾晒等工序,确保麦秆洁白柔韧。  

2、加工半成品——依据用途,将麦秆分割、修整为不同宽度和长度,为后续编织做好准备。  

3、加工辅料配件——辅以棉线、丝线等配件,使成品结构更为牢固美观。  

4、组装成型——手工一针一线将草辫盘绕、缝合,最终制成草帽、篮筐、垫子、饰品等多种工艺品。

莱州草编不仅实用美观,更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情趣,每一件作品都在传递着勤劳和坚韧的精神。

守正创新,薪火相传

进入新时代,莱州草编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。现代工匠们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,融入时尚元素,开发出更多精美实用的新产品。众多草编艺人坚持“师带徒”的传统,举办草编培训班、进校园讲座等多种形式让非遗技艺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,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,为莱州草编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2006年,莱州草辫技艺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列入国家级名录,这是对莱州草编技艺的高度认可,也是对莱州文化传承的有力见证。

莱州草编,既是莱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,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让我们共同守护非遗记忆,传承匠心精神,让莱州草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!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 第 1 张省级传承人杨玉兴的作品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 第 2 张省级传承人杨玉兴的作品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 第 3 张烟台市级传承人原广宗的作品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 第 4 张烟台市级传承人原广宗的作品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 第 5 张莱州市级传承人张旭樑的作品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莱州草辫 第 6 张

       ——《莱韵风华网•莱风遗珍•非遗传承》栏目组编辑


关键词:
文章点评
风格选择
您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样式面板中选择喜欢的颜色和样式。此风格选择器仅用于自行浏览时选择使用。
莱韵风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