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二月初二,神话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,抬头的日子,从这天起,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。因此,这天叫“春龙节”“青龙节”“龙头节”,又有“春耕节”“农事节”“花朝节”“踏青节”“挑菜节”等等。我们这个地区流传“二月二,龙抬头。大仓满,小仓流”的民谚,生动地诠释了这个节日的基本内涵。
我们的祖先对天文学很有研究,发现二月初二这天,二十八宿中的“苍龙七宿”,开始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,仲夏它转至正南中天,即为“飞龙在天”。秋天它自西方落下,冬天它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。民间认为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农历二十四节气相一致。农历二月初,正处在“雨水”和“惊蛰”之间,气温回升,大地解冻,很多地区开始降雨,为不失农时,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家小户使耕牛”,在春耕将始之时,敬龙祈雨,目的是盼望五谷丰登。
正月已过,民间还流传二月二“龙剃头”的风俗,据说能消灾免祸,保一年平安。民谚有“二月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”之说。这一天理发,叫“剃龙头”或“剃喜头”。人们期盼借龙抬头这一吉时,孩子理发能健康成长,大人理发能带来好运,所以这天各个理发馆会顾客盈门,生意兴隆。民间二月二剃头,还有“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舅”之说,据说是清兵刚入关时因强迫汉人剃发,汉人有抵触情绪,便将怀念过去明代的“思旧”说成“死舅”,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不满。
二月二这天在吃的文化方面有很多讲究,如吃煎饼,叫吃龙鳞;吃米饭,叫吃龙眼;吃面条,叫吃龙须;吃饺子,叫吃龙耳等,皆取祥瑞之意。再是“二月二,炒糖豆,去病又长寿。”吃爆米花、炒糕豆、炒黄豆,寓意益寿延年,五谷丰登。在我们这个地区,二月二很多人家摊煎饼,民谣有“二月二,摊煎饼,老婆孩子一天井”之说,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过去农村人丁兴旺、欢庆佳节、共食煎饼的热闹景象。娶新媳妇的人家还会树起秋千,有荡秋千、放风筝、踏青、挖野菜(挑菜节的由来)等习俗。
二月二这天早上虔诚的农民,还会在自家天井用草木灰画出几个很大的同心圆,四个方向画有梯子,代表粮仓,然后在圆心部位放上一些五谷杂粮,寓意今年农业会“五谷丰登,粮食满仓”,这叫“打灰囤”。
在二月二龙抬头,为不惊动龙,民间流传有些禁忌,如这天不能动刀、动剪、做针线,不能吃稀饭等,这些都属于迷信之说。
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,伏羲是我们东夷部族的杰出首领,伏羲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每年的二月初二,要“皇娘送饭,御驾亲耕”。到周武王时,每年的二月二举行盛大仪式,亲率文武百官在这一天下地农耕,后代帝王将其承袭下来。夏朝时期胶东半岛先后建立了过国、莱国,莱字的甲骨文、金文象麦穗,据说胶东是最早种植小麦的地区之一。东莱传统文化源远流长,是齐鲁文化的前身,值得我们后人进一步来整理和挖掘。
龙泉居士于2024年二月二
摊煎饼——妈妈的味道
吃龙鳞,吃龙眼,吃龙须,吃龙耳——妈妈的念叨
打灰囤——看着爸爸做的事
爆米花——我们都渴望的事
打秋千——难忘的童年记忆
放风筝——抹不去的童年记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