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关键字:
您当前位置:古邑风情 >快乐生活 >浏览文章
【生活随笔】 摆脱“老了”的羁绊
发布时间:2022年03月08日 |文章来源:通和物业

习惯上,人到了六十来岁便被称为“老人”了。有人说:“六十看年,七十看月,八十看日,九十看时”。意思是人到了六十岁就一年不如一年;过了七十岁一月不如一月;要是过了八十呢,那就一天不如一天,如果到了九十岁,那就一时不如一时了。这种说法虽有一点点道理,但是这种对于年龄的绝对论,未免也太笼统,而且令人可怕了。

更有自古以来的舆论误导,也不免将老年人引入误区。有人说,人过了七十岁就有许多关口:“七十三,八十四,阎王爷不叫自家去!”还有什么“逢九年”,“本命年”等等,也都是老年人的该走的坎儿。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舆论误导,好像无形的枷锁和紧箍咒,或轻或重,把一些老年人紧紧地束缚或禁锢起来了。致使有些老人成天价忧心忡忡,一直思虑着这些“关口”和“砍儿”。有的甚至早早地备好了寿衣,裱好了铭旌。我的亲家两口子就是这样,结果男亲家才六十九岁便驾鹤归西了。

我不相信上述种种说法,更不相信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舆论。我认为老年人要有健康的、积极的、年轻的心态。一是要觉得自己还不算老,来日还长。也就是要信寿,相信自己有个活头儿。人的意念很重要。疑病病自生,其实就是意念起的作用。你一直往好处想,意念就会起暗示的好作用。比如老年便秘者在排便时,你的意念就要集中在大便上,就要感觉你那大便这就慢慢地出来了,你的大便就会真的排出来。你如果老是怕排不出,那就会越发排不出来。这就是意念的作用。睡觉亦然。你越是怕睡不着,果然就真的睡不着。如果您在意念上觉得我困了,我要睡觉,甚至在心里默默地念叨,你就会很快地入睡。一些老人成天价思念着自己快死了,甚至忧心忡忡,结果死亡便找上门来。反之你越不怕死,把生与死的界限看得很模糊,抱着无所谓的态度,那你就不会死。俗话说,怕什么来什么,其实是有道理的。

“人过七十古来稀”这是旧中国的说法。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,说法也随着改变了:“六十还正好,七十不算老,八十九十很普遍,百岁老人不稀罕。”如果你还用过去的老概念,来界定“老人”的界限,我看这块“界石”应该拔掉废弃!老年人也要自觉摆脱“老了”的羁绊,主动走出束缚老年人的许多误区。

诚然,人到了五六十岁,身体和生理上是要渐渐衰退的,体力也会渐渐的减弱。但是还并没有达到“不行了”的程度。相反,在某些方面将会更加成熟,甚至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。有位哲人说过:“人的一生总是在做自己想做而尚未做成的那个人”。是的,你的意识上感觉老了,你就会去做一个真正的老人。如果你心里感觉还不老,那你就会像年轻时那样去做事,去说话。

意识的能动作用,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。现代伟大的诗人、作家、翻译家、儿童文学家谢冰心,年近九旬时还发表了《我请求》、《我感谢》、《给一个读者的信》等作品。当代著名作家王蒙,现年85岁高龄,去年还写了好几部中篇小说。

不光说做学问人,在农村也有不少七、八十岁的老人,他们仍然在田间劳作。我的老友王连锁八十五岁了,自己还种着二亩多地。我的邻居二哥七十九岁了,爬上树去摘枣子,上屋打打釜台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
生命不能承受之轻。人心里有一份梦想,有一份责任,有一份工作,有一份担当,甚至有一份使命,你就不会老,也不敢老。我的同事孙静波已经年仅七十了,她家里上有公婆,娘家还有老爸老妈,下面还有在青岛刚上小学的孙子。四个老人和一个孙子,都需要她来照顾,长期在“三点一线”上奔忙。我们夸她还像个年轻人一样。她说:“有这么多老人需要照顾,还得照看孩子,责任大啊!想老都不敢老啊!”

我的岳母四儿俩女,她七十岁就想享清福,让儿女轮养,她自己能行能动,可天天除了坐着就是躺着,到时候儿女把饭端到她跟前。结果不几年就走了。

再说说我。我的腿现在手不扶东西可谓寸步难行,我的年纪也过古稀了,但是我只觉心里还年轻。我每天吃过早饭,先是择菜、洗菜、切菜,摆弄好了后老伴端到厨房里去。我就开始写作或者上网。到九点多钟我就停下活动活动。然后就去炒菜。隔三差五的早上,我就帮老伴洗衣裳,老伴光管晒衣裳。只要是包饺子,包包子,蒸馒头,我不仅帮着揉面,包包子、饺子、做馒头我也是主角;上大锅里蒸包子或馒头,烧火都是我的事。不瞒您说,我的老伴是出了名的“三不爱”——即不爱炒菜,不爱洗衣,不爱烧火。摸底细的老娘们儿不无嫉妒地对我说:“你是模范丈夫,都是让你给惯的!”

生命不能承受之轻。这话当然也包括老年人。有人一旦进入老龄,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了,一心想坐享清福了。其结果只能是,把个好端端的自己给“坐”老了,甚至早早地把自己给“坐死”了。岂不哀哉!

孙介法文








关注莱州通和物业微信

版权所有 ?2016莱州市通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鲁ICP备17045415号-1 Powered by 198life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