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关键字:
您当前位置:古邑风情 >传说轶事 >浏览文章
辞灶——二十三日过小年
发布时间:2013年01月27日 |文章来源:通和物业


    腊月二十三,是民间“辞灶”的日子,人们也称之为“过小年”、“小过年”。

  据说,灶王爷爷是一家之主,专管这一家的大小事务。每年的腊月二十三,他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,大罪要减寿三百天,小罪要减寿一百天。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。

  “辞灶”也称“送灶王爷爷”启程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一年来的功过。所以,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,平日态度很虔诚,且很尊重,做好饭时如包饺子,必先呈上一碗敬之,有的户初一、十五还向其烧香烧纸,总希望他保佑全家平安。这次,为了让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、回宫降吉祥”,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。有的用胶牙糖敬它,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,使它不能乱说话;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,这叫“醉司令”,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。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,“吃了人家的嘴软”,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,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。因此送灶时,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,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。

  举行辞灶仪式时,人们准备好供品,摆放在“灶王爷爷”前面,如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,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。还放上纸和用箔叠的元宝,再摆上用纸粘的钱袋子、粮袋子数条(准备灶王从天上返回时装钱、装粮用)。稍等片刻,连同“灶马”(从灶马头儿上剪下来或自己画),以火焚之。主持祭灶的人一再嘱咐并要求:“今天是腊月二十三,灶王爷爷您上西天。少说闲言碎语,多捎粮食多捎钱。再待七天来家过年”。等到纸化为灰烬,从“奠壶”里倒出“奠酒”(实际是水)横着洒一道,举家男人向灶王磕仨头。辞灶仪式结束,再就是分吃那些供品了。

  送走“灶神”以后,便轮到祭拜祖宗,民间称“挂影”。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,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,备好酒水、贡品,接受族人的祭拜,一直到大年三十。我们莱州城北的习俗是大年三十早饭后,家家户户才开始“挂影”,一直到正月十六才取下来。  

  7天之后,也就是在除夕夜,还要把“灶神”再接回来。因为,年三十的晚上,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,那天还有“接灶”“接神”的仪式。按一般地方的风俗,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,女眷不参加,古时有“男不拜月、女不祭灶”的说法。

 

  传承发展


  时光飞逝,随着岁月的变更和社会的进步,现在辞灶蒸年糕的越来越少了,人们大都只沿袭了阖家吃水饺之习俗。

  我的记忆 

  我是莱州城北人,小时候(上世纪的六、七十年代)就盼望着“辞灶”的早日到来,因为到这天学校就要放假了。腊月二十三上午,老师会给我们布置寒假工作,同学们互相交流寒假打算。到中午时分,大家会扛上各自的桌或凳(那是我们上学的桌子和凳子,都是自己带的,两人一伙,有带凳子的,有带桌子的)赶回家。我清楚地记得,每当那时一进家门,就看到满屋子热气腾腾,妈妈正在早前忙着蒸黏糕。蒸好黏糕,妈妈会首先用筷子挑一块年黏糕抹到灶王爷嘴上,说是要用黏糕黏住灶王爷的觜,免得他上天后乱说。然后,全家就围坐在炕上的圆盘边蘸着红糖水吃黏糕(那时的生活条件差,大多是人家房屋只有两扇门板,家里没有生炉子的,更没有暖气。所以,冬天全家吃饭都会围在炕上。所谓的圆盘,实际上就是用木板做成的油着红漆的长方形木盘)。其实,这黏糕本应该是晚上送走灶王爷后吃的,因为黏糕不易消化,所以,妈妈就改为中午吃了。

返回列表页

关注莱州通和物业微信

版权所有 ?2016莱州市通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鲁ICP备17045415号-1 Powered by 198life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