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关键字:
您当前位置:古邑风情 >礼仪民俗 >浏览文章
璀璨的莱州民俗文化——春节
发布时间:2025年01月30日 |文章来源:通和物业

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,在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,“有钱没钱回家过年”,大家自然、情愿地加入春节盛典,这种家庭的亲和力,大于宗教,大于政治,大于金钱,任皇权更迭、王旗易帜,都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。

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,第78届联合国大会于2023年通过决议,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,中国年开始变为“世界年”。

以前进入新正后,古人有根据天气阴晴来占岁的习俗,自初一开始,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“一鸡二狗、三猪四羊、五牛六马、七人八谷”,如果当日晴朗,所主之则兴旺。

正月初一早上,女人们开始煮饺子,男人则领着孩子们在街门外放爆竹,叫做“开门炮仗”,寓意“开门大吉”。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灿若云锦,寓意“满堂红”。吃完饺子,便开始拜年,人们成群结队,热闹非凡。

初一下午我们这里的农村还有“看媳妇”的习俗,尤其是年轻的女人们会成群结队去才结婚的人家看媳妇,一是看新媳妇长得俊不俊,再是看新媳妇的嫁妆。所以新媳妇在这天,都会将娘家陪送的新被褥、新家具等物品摆放在明处,有的将新被褥从炕头罗到“虚棚”,说明媳妇家富有。新媳妇本人也会精心打扮,准备好瓜子、糖果、茶水和香烟等,迎接大家的到来。

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,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,而把扫帚星引来,招致霉运,因而又叫“聚财日”。

正月初二是接财神的日子,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,还是普通家庭,都要举行祭祀财神活动,晨起鸣放鞭炮,俗称“敬财神”,然后再去拜姑姑。

正月初三这天送神、撤供,将家“影”收藏到影匣里,叫“圆年”。再去家庙在族长带领下将祖“影”收藏到影匣里,叫“送年”。然后按风俗习惯,结婚的男人会携带全家去拜丈人。过去北方的老百姓没有自行车,更没有轿车,大都徒步。再是利用小毛驴,一般是媳妇骑驴,男人赶驴,于是产生了各种形式的民间文艺,如:跑小黑驴、扮灯倌和跑旱船等。跑小黑驴是女演员腰间套着个纸扎的毛驴,象征骑在驴背上,男演员化装成丑角,在后面赶驴,描写才结婚的男女青年在探亲路上共同爬山涉水,战胜困难和调情打逗的情节,是历史时代的缩影。

从正月初四日至十三日是探亲访友和玩耍的时间,平日里大家都很忙,也只有这几天,比较闲散,亲朋好友相互约会一起喝茶、吃饭,还有的下棋、打朴克和玩麻将等。

正月初七是“阴七日”,亦称“人七日”、“人胜节”、“人庆节”等。传说女娲初创世,从初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,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这天家家吃年糕,一般是腊月二十三日做的年糕,存放到正月的每个“阴七日”吃。据说正月初七主小孩、正月十七主中年人、正月二十七主老年人,根据当天的阴晴来预测各年龄段人群的兴衰。

正月初九是天日,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生日。

初十为石头生日。十、石谐音,因此这一天凡是磨、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,也称“十不动,石不动”。

正月十一是庄稼生日,庄稼人祈盼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为此,正月十一的中午很多庄稼人吃大米饭和小米饭。饭做好后,人们首先盛出两碗米饭相对扣成一碗,上面撒上麦粒放上肉、鱼、菜,插上五双筷子,放在天井里,以供奉庄稼,期待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
正月二十一是麦子的生日,庄稼人以这天早晨天气晴阴来预测粮食丰歉,所以还有句“小麦成与芘,单看正月二十一”的农谚。

春节对农民来说正逢农闲季节,以前农村有“耍正月,闹二月,稀里糊涂过三月”的俗语,所以农村的春节,到处是一派喜庆祥和景象。

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(蛇年)有两个立春,被认为是一个吉祥且充满希望的年份。从文化和经济角度来看,“已蛇逢双春”是一个吉祥年,鼓励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新和进步。此外,2025年还有一个闰月,这使得农历年份更加独特,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灵活安排,促进农业丰收。

龙泉居士于2025年正月








关注莱州通和物业微信

版权所有 ?2016莱州市通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鲁ICP备17045415号-1 Powered by 198life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