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伏是指进入炎热的三伏天,古人称伏为“伏邪”,并按庚日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“热在三伏”等民间俗语,提醒人们进入三伏也是“桑拿天”模式的上线。
今年三伏从7月15日开始,至8月23日结束,总长度40天,是连续十年“四伏天”的最后一年。民间有“头伏十天伏头秋十天秋”之说,意思是接近入伏的时候,天气就开始热起来了。快到立秋了,天气也提前凉快了。再是三伏天因为吹东南风,空气潮湿,其特点是“高温、高湿”,容易对身体和储藏衣物等生活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,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。
民间还有“公伏”“母伏”之分,入伏按阴历时间,若单数是“公伏”,双数是“母伏”,今年六月初十入伏,则属于“母伏”。俗语“公伏凶,母伏爽”, 意思是公伏比较炎热,母伏比较凉爽。
在吃食文化上我们这个地区有“入伏的馉馇(水饺)立秋的面,不吃就得拉半年”的俗语,至于拉半年、拉一年,都是调侃,因为伏日期间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身体容易中暑生病,俗称“苦夏”,所以吃水饺既是为了开胃解馋,补补身体,也是为了图个吉利。伏天炎热,从养生角度来说,此时饮食宜清淡,多吃新鲜蔬菜瓜果,多做点八宝粥、薄荷粥、荷叶粥和五谷杂粮糊糊等稀食。还有的人家经常煮些绿豆汤、胡黍(高粱)汤喝,能起到抑菌杀毒,清热解暑作用,预防胃肠道等疾病的发生。
有个成语叫“夏练三伏”,意思是在三伏天进行锻炼,可以提高人体的耐热能力,使肌体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,同时还可以驱赶体内的寒气,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,进而实现防病健体的效果。
入伏以后农村还有“头伏的萝卜末伏的菜”之农谚,意思是提醒菜农们种植冬储的萝卜和大白菜不要错过农时。现在天气变暖,再加蔬菜不断研制出生长期短的优良品种,萝卜和大白菜的种植时间都比以往推迟了。
龙泉居士写于2024年入伏